李孟军:走着,就是修行!

作者:王辉
分类: 人物访谈
2016-09-30
28677

李孟军,平面设计师、郑州勤略设计咨询机构合伙人兼创作总监、郑州平面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客座讲师,1981年出生于“龙城”濮阳,先后毕业于黄河科技学院工美专业,中州大学艺术学院,有着十余年一线品牌设计经验,曾就职于成都、郑州等多家知名设计机构,任职设计总监,创作总监。 2011年创立朴石品牌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加入郑州勤略设计咨询机构。 初次见面,李孟军手捻一串佛珠,中式T恤+牛仔短裤的穿着,让你很难把他与一个作品曾多次被权威设计书籍收录的中原


       

       李孟军,平面设计师、郑州勤略设计咨询机构合伙人兼创作总监、郑州平面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客座讲师,1981年出生于“龙城”濮阳,先后毕业于黄河科技学院工美专业,中州大学艺术学院,有着十余年一线品牌设计经验,曾就职于成都、郑州等多家知名设计机构,任职设计总监,创作总监。 2011年创立朴石品牌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加入郑州勤略设计咨询机构。

 

 

       初次见面,李孟军手捻一串佛珠,中式T恤+牛仔短裤的穿着,让你很难把他与一个作品曾多次被权威设计书籍收录的中原知名设计师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短短2小时的采访中,他那身朴实无华的装扮,却掩饰不住身上散发出的艺术家气质。他犀利的眼神和独有的行业认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设计与艺术的渴求,是来自内心的坚持,他获得的成功与荣誉,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个个“灵感”碰撞,结出的结晶,而那份“灵感”,来自一个设计者“思想”的最深处。

 

 

 

    做项目好比打井 要一次击穿

      

        做设计项目就像打“水井”一样,如果20米出水,我们就要朝着50米的目标去打,要一次击穿,要不然打再多的18米、19米也是徒劳。只要定位准确,深挖下去,一定会有结果。在结果中寻找答案。

 

 

 

 

     思想有多深 作品质量就有多高

 

       翻一下十几年前的作品,真怀疑客户怎么定稿的!对事物越是了解越是敬畏,越难达到自己的理想结果,总感觉不满意,而这个不满意就跟自己的“见识”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项目的理解自然不一样,以前满分的设计,现在可能只是刚及格。再个十年可能又是另一种评价。公司现在有三个总监,都在三十五岁以上,我们仨在一起评审创作结果就特纠结,各有各的审美,往往三个人都能看好的可能是正确的方案,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项目负责人有一票否决权,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推荐方案,这样才能做到颠覆。其他总监只有建议权。方案推荐争取挑选一个最简约的,最植至人心的,这样一个方案。总体来说,还是思想的深度和作品的好坏成正比,思想有多深,作品质量就有多高。

 

  

 

      设计的好坏 不能单纯的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看待

 

       公司每一年的年终会议,都会做一个针对项目的总结,把一年内定稿的方案和推荐却未定稿的方案做个分析,相当直观的能感受到客户选择的都是“适合的”方案,客户的审美标准是“市场”+“自身”。相比更加理性。

商业设计更讲究大众审美,或者说是某一类群的“大众审美”。设计师站在第三方审视设计,客户和受众之间,这样更易产出理想的作品,即,既能保持自我,又能兼顾客户和受众。这是个均衡。

 

 

 

   细节 反映着整体面貌

 

       设计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的“定位”,包含他们的消费人群、审美风格等等,每一个局部信息都包含着事物的整体面貌,哪怕一个字体的选择,可能就阐述着品牌的内涵。

譬如说《读者》杂志,三十多年的品牌,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这一类型的杂志前浪推后浪,但《读者》永远是床头少不了的心灵读物。认真观察就能看到起设计者的用心良苦,字体选择多以那些比较轻松的字体为主,如“仿宋”、“楷书”,这两个字体都是比较有人情味,没压力的。如“黑体”,比较商务,一看它就累,而仿宋、楷体感受就轻松温馨些。假设哪一天《读者》出一个彩色本,就会感觉很怪异了,咱们拿《读者》和《市场营销》放一块,感受明显不一样,一个是用来谈一生意的,一个是抚摸你心灵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95年第一次接触正规的美术教育,是我们中学的第一届美术生,美术老师是我们地区师范毕业的,我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命运就因为某个人的出现出现拐点。

       中考时以小满分的成绩考了地区第一名,分数倒是次要,主要是他会给自己一个信号:在这方面还行!

现在小外甥也在学画画, 10岁了,画水墨,点几点就有感觉,天才!越夸奖越自信,下笔越随意。这方面放在团队管理上也值得借鉴。

 

      一个典型“学院派”

 

       读了两所学校,先是在黄河科技学院工美专业读了三年,后来又考入中州大学艺术学院,六年专业训练。

       最早的知识积累还在源于学校,甚至现在的爱好和言行都有老师的影子。在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老师在上面画了一笔,无论岁月怎么侵蚀,那笔影子总是抹不掉的。感谢设计路上的每一位恩师!

 

 

 

     成都 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毕业半年后就去了成都,一晃就是五年,设计的黄金时期就在那里度过的,时常还是会想起那里的兄弟姐妹。 成都,如果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真不知道那有多美,随和、包容像一杯老茶馆的温茶!

 

 

 

     商业设计经验

      

      商业与艺术并不是不能画等号,其实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个点就是如何让艺术成为消费品,让更多的人去接受。

      简约,大方!这句话一贯是客户的“唯一要求”,似乎成了行业标准!听了十几年,却愈发感受不同。现在我的作业标准也是“简约,大方”!

 

  

 

     在路上

      

      这些年设计业飞速的发展,年年设计风向都在改变,一不小心就会被抛在后面,充满危机感。

      业余还是要把自我的学习和更新放在首位,不能总是消耗固有知识,走这,才不至于被淘汰。譬如在高速上行走的两辆车,你跑100,我跑80,差20码,我还能看得到对方,如果站在路边不动,“嗖”的一声就过去了,追都追不上。不管怎么样,要在路上。

      要和圈子里同仁和前辈保持沟通,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其实,专业不专业就看业余!“白天图生存,晚上谋发展”,怎么发展就靠“晚上”的这些时间,有句话说:晚上床头放一个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虽然有些偏执,但不无道理。

 

 

 

     没有理论支持 设计师只是个 “打手”

 

       理论永远指导技术前行,没有理论的设计会很苍白。譬如李小龙,开始只是擂台上的王者,

       后期把东西方的哲学理念运用于武术,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擂台王者很多,而开宗立派的却只有一个。如果没有理论,设计就只能沦为“技术”范畴。设计不只是一个动词还是名词!

 

 

 

       未来路还很远,像一个信徒走在朝圣的路上。没有目的地,走着就是修行。

 

 (监制:李铭  责编:郭培华  采编:王辉  设计:张景彦)


0
6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