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设计,是热爱,不只是喜欢。
我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这一周我感觉很忙碌,除了日常的工作需要处理,学习任务不敢落下,勉强的抽出一点时间,还要进行线上线下业务合作的沟通,其间碰撞出的火花多于以往,有被信任被认可而感到开心的,也有不被理解的挫败感,我都把它们视为能帮到自己的,正向激励是力量,负向反馈也是力量。前几天我在线下如约见到了C总,对于新认识的朋友,习惯上会通过朋友圈以获初步了解,带着对C总温文儒雅的印象到达公司,果然没错,沉稳干练,直入主题,可以感觉到是一个有深厚内力的创业公司老板,是我欣赏的领导风格。通过交谈,得知C总是设计院校出身,曾是国内顶级4A公司奥美广告设计师,主导过上海XX足球俱乐部的品牌项目。一时感觉到对方有种自己暂时无法企及的高度,交谈中他的几句话让我思索良久“看得出来你有很多的实战经验,完成项目的能力可以,但把多个项目放在一起就不像一个人做的了,因为你没有建立一定的设计标准,有时候对这个项目认识度比较高,状态好,做出来的效果就非常好;有时候碰到不熟悉没感觉的项目,效果就一般。关键原因就是水平不能保持同一质量输出,底层逻辑不够,做设计靠感觉。”我的内心仿佛被击中一枪。后面我们又交流了双方可能的合作形式,我决定回来仔细考虑后回复,我们结束了为时一小时的交谈。走出公司,我的脑袋在不停地转,那种非科班出身的自卑感即将贯穿全身,转而一想,科班有科班的优势,非科班的实战派也有实战派的优势,能更快进入项目状态,能更精准的把握客户需求,这些来源于多年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和对市场项目真枪实弹的参与。对方提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对于图形、色彩的基础把控,对于各大派的风格系列确实不如科班出身积累更多,有人道出了我的成长瓶颈,实战经验和客户沟通既然已不成问题,能决定我在设计行业能否再攀登一大步的关键就是补足设计理论和学习更高级的设计思维,并且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建立起一套内部的设计标准,稳定能力作品的输出。决定成为独立设计师时,一方面是觉得独立设计赚的更多,时间自由,生活和精神质量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独立设计师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平衡中获得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成长。现在的状态是为了收入的稳定,会花费许多时间维护客情关系,会接手许多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项目,会面对客户约定范围之外的需求当老好人,不懂拒绝…这个状态带来的结果是自己看似成了全能设计师,什么都能做,但长期来看对能力的成长会造成瓶颈,降低了打磨核心设计能力的机会。所以必须在众多项目中选出自己真正热爱并投以热情的领域,放弃那些不感兴趣不擅长的项目。这个方向在我内心已经非常清晰了,自己最感兴趣最爱琢磨的就是品牌和包装,也是我多年设计最愿意扎根的领域。
以前为了提高月收入,只要费用合适,管它是品牌,包装,还是会议活动,海报的设计,都接,也不管客户沟通质量如何。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在我拒绝某客户上门改稿的要求后,情绪暴走,竟以报案威胁,多次信息骚扰,我做了最后回应后无奈只能将其免打扰,又不能删除好友,好保留聊天记录凭据。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客户扬言“你按照我的方案做”,出来效果不满意又会归责于设计师,这种客户多半是平时自认有些设计经验,其实无非自己网络在线p张宣传图片,就认为自己会设计了,找设计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在过程中企图证明自己比设计师更专业,证明无果就会情绪混乱,肆意发泄,到无法沟通的地步。这个事件给我带来的经验是,要学会选择客户,不懂行业规矩的,不尊重设计师,没有设计价值基础认知的,没有付费能力的客户要慎重。另外对于一开始就要求按照他的劣质草稿实现的客户要慎重,如果在设计上真的专业又何必请设计师呢。虽然看起来这件事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现实损失,但是影响心情,浪费时间,没有哪个设计师愿意项目无果而终,除非过程非常不顺利,双方已无继续沟通可能。对独立设计师而言,出售的是服务价值,时间精力有限,是独立设计师收入的天花板,是最宝贵的资源。即使再尽量的面面俱到,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无法服务于所有客户,所以一定要学会筛选客户,把宝贵的时间去服务那些真的相信设计师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尊重专业,遵守规则的客户。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发挥出最大价值,为客户带去专注的服务。其实我遇到的客户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尊重、信任设计师,会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在双方的共同积极参与下,最后往往能达到我们都比较满意的一个方案结果。再次感谢我的客户!
对设计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设计服务能力。所以保持专业的成长精进非常重要,现状来看,虽然我积累了一些商业案例,能让客户感到专业的印象,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把作品集拿出来,让行内人士都能为之眼前一亮,距离这个目标我还差着很远。所以,近两年目标不变,专心做好一个独立设计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磨商业案例上,至于工作室和团队是需要强大的业务和经营能力的,三年后再考虑。暂时放下对品牌策划、定位策略的学习,放下对商业经营的学习,继续品牌、字体、插画的加强学习。在学习上,针对我的短板,要增加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增强对图形、色彩应用的逻辑,让设计作品更经得起高审美的推敲。如此才能将设计作品推上一个更专业的水平。按照美术基础,素描、速写、色彩的顺序安排学习计划实施。在学习节奏上,应该像一条连续的线一样贯穿每天,保持稳定的学习时常和节奏,改掉一忙起来就搁置学习计划的习惯。这需要调整明确学习目标和行动计划。
总结:
前几天在得到看到小马宋说的一段话,大意是喜欢和热爱是不同的,喜欢是有要求的,喜欢做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热门,能赚到钱;当这个行业不热门了,就不喜欢它了,会转移到别的领域去,这是喜欢,有条件;热爱是不管这个行业热门还是冷门,都能投入做事,专心积累,如果不去做这件事反而不痛快,会觉得没有价值,热爱是没有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