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为中用 趣出法外(组图)

作者:
分类: 观点/经验
2010-04-25
2985

        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徐杨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自然”,一切艺术都是以“自然”作为艺术追求的制高之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崇尚自然之象,文艺复兴需要自然之美,印象派需要自然之光,抽象派需要自然之境。唐代杰出绘画理论家和美学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当中也是将“自然”列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谢赫“六法”将“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气”、“韵”、“生”、“动”处处体现着对自然意境的传神写照。

  商报:您认为画家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徐杨:最可贵的我想是对艺术的追求和人品的修养。“上善若水”是道家的语言,也应是画家的心灵。作为画家应该铭记李苦禅先生的话:一是人品,二是画品。做人重格,画画重味。画家本身就是观察物象,写其神韵,追求意境之美的劳动者。明代画家徐渭、荷兰画家凡·高在他们的作品没有市场的前提下,能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就是靠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正因为他们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取得了令后人敬仰的艺术成就。他们对艺术执着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后来人去效法。

  商报:您认为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是什么?

  徐杨:所谓中国画是用水调色,称水墨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水墨画;所谓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它是用油调色,称为油画。

  商报:请您谈一下中国画的发展情况。

  徐杨:中国绘画从北齐画家曹仲达创作的曹之笔,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到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白描,被后人称为“吴带当风”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发展到创新,从传统到变革,从鼎盛到枯竭几经沉浮。到了晚清,画坛出现埋头临摹前人墨迹、照猫画虎的风气,中国画就这样抄来抄去,举步维艰。直到二十世纪初,以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的艺术家远涉重洋,分别到日本、欧洲学习,回国后倡导中西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其影响下国内不少画家也开始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西方,更注重深入生活,使中国绘画有了一个新的面貌。

  商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对于西方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您是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

  徐杨:通过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能看出当时的艺术家对艺术有了新的发现,艺术家重新审视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如画家达·芬奇,开始创作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象,逐步摆脱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圣经故事、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象征性绘画。这场文艺复兴的革命声势浩大,传遍了整个欧洲。这个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绘画大师,如意大利的拉斐尔、提香,德国的丢勒,荷兰的哈尔斯,法国的普桑。他们的作品普遍有了生活气息,有了透视空间,有了明暗对比,有了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在创作理念上,他们注重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体积与构图的关系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念,不管是对西方艺术,还是对世界艺术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商报:徐悲鸿先生讲“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您如何理解?

  徐杨:就东西方艺术而言,不好断言哪一种画的好与不好。当代画坛,西方绘画的色彩、构图、表现上对中国绘画影响很大,但西方的一些画家也在不断地从东方艺术中汲取创作的灵感。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就曾给予东方绘画极高的评价,对齐白石的作品评价颇高。他认为中国画与油画各有千秋,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我在法国学习了7年的西方绘画,回国后又画了大量的中国画作品,我的总体感觉是在绘画中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要把画学精、画好,画出自己的风格是非常难的,所以无论中国画还是油画,都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按你认准的路走下去才能进入真正的艺术领域,这种领域是中国画和油画的共同领域。商报实习记者隋永刚

  徐杨,曾就读于徐悲鸿中学,法国巴黎艺术之都创作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擅长国画、油画、平面设计。曾出版《十六应真造像》、《徐杨书画集》、《徐杨油画集》,其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书画报》、《香港大公报》、《中国收藏》等均有报道和评价。

  现为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邀画师、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专家评画

  大画家们的一个小画友

  徐杨1980年生于北京,从小就极具绘画天赋,并因此成了众多大画家的小画友。2000年秋,她赴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学习,2002年考入Creapole-ESDI大学,同时就读于巴黎大茅舍画院,2003年就读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2005年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Creapole-ESDI大学创作学院硕士学位后回国。在法国期间,徐杨学习涉及面广,在语言、美术等诸多领域都成绩突出,尤其是油画创作,作品有多幅被学校收藏陈列。

  徐杨初试国画便出手不凡,笔墨淋漓、清新雅洁,克服了临摹复制的老传统,摆脱了千人一面、万人一孔的绘画老题材,画出了自然,画出了灵气,画出了面貌。所以,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秦岭云在其画作上题款曰:“习画以观察物象入手,兼及神韵,徐杨初试得其妙处,趣出法外,可喜。”著名画家孙大石评价徐杨说:“画有定理,没有定法;有了定法,必定僵化。徐杨所画清新雅洁、气韵生动。”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刘继瑛为徐杨所画雁来红题诗云:“傍水依石老少年,今朝少年胜前贤。意气风发样彩笔,缤纷云霞落九天。”

  徐杨的素描也令人称颂。2000年初,开封大学所辑《法住记十六应真造像》即是徐杨所绘。序言是著名女画家萧淑芳所写。萧先生在序言里讲:“我看了徐杨小朋友的素描‘十六应真造像’,很高兴。我心目中的小徐杨一下子变成大学生、大画家了。她的画造型线条准确,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萧先生还说:“现在画罗汉的人很多,有的面目全非。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缺少基本功。所以徐悲鸿、吴作人先生对学生在素描方面的培养很重视,因为它是绘画的基础和基本功。”

徐杨从小喜爱美术,童年在楼下玩时,每上楼回家都捡几个小石子儿,到家以后就在小石子儿上画小人儿、小动物。一次,著名画家李琼久发现了她的这个举动,很惊喜,自谓遇上了知音。这位巴蜀名流、画坛大家对“小石子儿画”爱不释手,居然要以自己所作精品相交换。李琼久在绘赠徐杨的画上题道:“我对画画追求一生,探索一生,求新,求变。今见小石子儿,是童心、童趣、童体的缩影,对大人画画很有启发。”

  我与徐杨小画友也是有缘。2002年秋,由中国美协外联部和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组成的“赴俄罗斯交流访问团”出访,我为团长,团员中颇多当代名家,年龄最小的画家就是徐杨。她给我的感觉是说话不多,知道尊重长辈,特别谦虚。我对她的画也曾题过评语。今写此文,希望徐杨在绘画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0
4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