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红色国画

作者:
分类: 观点/经验
2009-12-17
5310

         三大画派争奇斗艳

  在国画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表现延安革命生活、歌颂领袖、体现延安精神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地域为中心形成的长安画派、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更是在延安美术的继承发展上表现突出。画家以强烈的政治热情投入创作,三大画派争奇斗艳,成为当时红色国画创作的重镇。

  长安画派,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西安地区,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为代表,成员包括方济众、康师尧、刘文西等。画家多创作以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勤劳淳朴的关中、陕北、陕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该画派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常以巧妙的构思和苍厚质朴的笔墨,表现领袖题材和浑朴苍茫的西北风光,在当时中国画坛产生了极大反响。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何海霞的《延安颂》《杨家岭胜境图》,方济众的《宝塔晨辉》《小米喷香的时候》,刘文西的《北斗——刘志丹和陕北人民》《解放区的天》《毛主席和牧羊人》等,都堪称经典之作。

  新金陵画派,兴起于上世纪 60年代的南京地区,由傅抱石、钱松喦等老一辈艺术家创立。他们提倡写生,作品雄伟秀丽。新金陵画派的艺术观念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激情的写意精神。尤其钱松喦的绘画,以表现延安题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居多,《延安颂》《延安景色》《红妆素裹》是其代表之作。

  岭南画派,形成于民国时期,创始人为高剑父等人。活跃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代岭南画派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等的创作,最能代表红色国画的特色。他们注重写生,并融中西绘画之长,不仅以革命精神和强烈时代感改造中国画,并坚守传统笔墨特色,创作出的《黄河颂》《龙羊峡》等,极具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

  传统笔墨与西方写实交融

  虽然红色国画流派众多,代表画家所创作的国画题材不同、手法和个人风格各异,但其共性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在绘画上注重写实,积极入世,突出绘画的服务功能;在绘画与政治的关系上,画家的政治热情较高,关注民族国家之命运,关注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上多以歌颂新中国,讴歌领袖,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主,审美格调出现从“雅”向“俗”的转变,注重雅俗共赏,适应大众审美需要;创作手法上,由于这些国画家大多生于旧中国,成就于新中国,早年受古代传统绘画的熏陶,后又接触西画写实主义影响,所以,能把古代文人画的笔墨与西方写实写生的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国画样式。如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何海霞的《延河颂》、钱松喦的《延安颂》、关山月的《黄河颂》等最具代表性。 

0
0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