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训练无知者根据我在欧美、亚洲一些全球最顶尖设计学校的经验,他们在互动与经验设计领域最核心的行为科学上,并没有给学生良好的训练。设计师评估他们自己的产品或实验结果时,不了解其中呈现的实验严谨性或潜在的偏见,包括他们的教授们也欠缺这些知识。
设计师经常用贫乏的统计和行为差异知识在检视自己的设计。他们不知道下意识的偏见会导致他们只看见自己想看的,而非实际发生的现象。许多人完全没有察觉到对照组的必要性。长久以来,社会与行为科学(药学)就已经学习到盲目评分(blind scoring)的重要性,所谓盲目评分就是受测者评分时并不知道被观察的条件,也不知道受测项目。
最近顶尖研究型大学坚持聘用博士学位的设计教师,使得问题更加复杂了。就设计教师自身所受到有限的训练而言,我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才能造就一个博士。我们是用无知者在训练无知者。
这些困境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我说过大多数设计是在艺术或建筑学院中传授,许多学生选择设计是因为不爱科学、工程和数学。很不幸的,新时代对设计师的要求,不允许我们妄自菲薄的走向非技术性、非科学导向的训练。
另一方面的问题,即便是设计学校愿意教正规设计方法,我们也缺乏一套专为设计人才规划的课程。拿我所关心的缺乏实验严谨性来说,如果你同意我的话,我们要开什么课程来教呢?我们并不知道。社会与行为科学领域的实验方法并不适合用来解决设计师所面对的问题。
设计师是实践家,意味着他们的任务不在拓展人类的科学知识,而是在运用知识。设计师的目的是产生既大又重要的影响力。科学家对真理感兴趣,通常是在分辨两种不同理论推测上,而且这些差异相当微小,即使在统计数据上十分显著,对实际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大。所以,动用大量实验观察者针对不同可能偏差值 进行仔细控制的实验方式,并不适合于设计师。
设计师需要快速知道结果,顶多花费几小时或几天。通常 5 到 10 位受测者就相当足够。没错,也许该注意可能的实验偏差(例如实验者本身的偏差或实验呈现的顺序),但如果你所寻求的是大效应,就应该进行简易而快速的测试,而非科学家所能接受的测试方法。设计师不需强求理想或完美,不够理想或完美的结果往往很适合于日常生活使用。没有一件日常物品是完美的,也不需要。我 们需要足以辨识这些实用与应用目的的实验技巧。
设计领域需要开发自己专属的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应该要简易而快速,就能找到足具代表性的现象和条件。但这些方法仍必须能反映出统计变异与实验偏差。目前这些方法并不存在,我们需要一些好心的统计学者和设计师们一起工作,开发出这些专属、适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