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播遇上水墨动画

作者:隆志秀
分类: 观点/经验
2009-12-14
6732
水墨动画:从传承到传播

  关注受众的接受心理,是任何艺术传播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动画的受众包括孩子和家长,特别是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其选择权往往在家长,从电视遥控的掌控到买什么动画光碟,其实都是家长说了算。我国现有的4部水墨动画中,除了《山水情》老少皆宜外,其余3部都比较适合低龄幼儿观看,所以,其受众实际上既包括幼儿也包括家长。由于水墨动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风味,能贴近当前家长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心理,也能满足孩子的娱乐、审美心理需求,这是其拓展市场的最大优势。

  总的来说,水墨动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下面4个方面: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关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思想。传统文化中强调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心灵的启蒙者和精神导师。这在当今传播领域中,也是与主流意识相契合的。这一和谐理念不仅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显得陈旧,反而因时间的累加愈发现出光彩,显得“超前”,也显得有世界性。影片《牧笛》、《鹿铃》、《山水情》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描摹,具有鲜明的“天人合一”的道家风韵。《牧笛》通过一个牧童失牛、找牛并通过笛子吹奏出的美妙音乐将牛吸引回来的故事,渲染了牧童与牛、牛与大自然、牧童与大自然这3种和谐的关系。《鹿铃》通过采药老爷爷的小孙女救治受伤小鹿、并与小鹿成为好朋友的故事,同样渲染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山水情》描述老琴师与渔家少年那种超凡脱俗的知音之情和师徒情的同时,也渲染了他们与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主题对家长们的心理满足表现在:一是迎合了幼儿家长寻求保护自然环境的心理源头,二是满足了家长摆脱现实困扰追求心灵超脱的心理,三是满足了家长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需要。这一主题对于孩子来说,则既满足了孩子的审美娱乐心理,对于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可以说是孩子的共性,特别是《小蝌蚪找妈妈》和《鹿铃》是以情节取胜的童话,很对孩子的胃口;同时又易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融于自然的品性,如以抒情为主的《牧童》和《山水情》,对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其心灵有一定的作用。

  人与人的关系是我国儒家思想关注的重点,也是影响当代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观看《牧笛》、《鹿铃》、《山水情》,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爱的和谐气氛。《鹿铃》中老爷爷和小孙女相依为命的亲情,集市上人们童叟无欺的质朴,连小鹿都可以独自上街将肉买回来。《山水情》中渔家少年救助素昧平生的老琴师,尔后与老琴师成为知音、结为师徒,其中没有任何的功利俗念。这些质朴、友爱、和谐的人际理念的传播,这些超凡脱俗、疑为仙境的人际氛围的渲染,与当前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紧张、金钱万能、人情冷漠、因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忽略精神修养等等社会问题形成对比,让人反省。

  对传统艺术意境的传承

  在我国传统的诗词、散文、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写意是其突出的特征。水墨动画由于其传统国画的构图方式、传统的音乐、传统的主题,使其意境恬淡优美,寓意深刻含蓄,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这是国外动画所无法比拟的。意境是传播中“中国话语”的典型体现,对它的传承,在当今传播界存在“中国失语”的局面下,具有积极的突破作用。

  如《牧笛》中那具有无限诗意的竹林、一步一景的山路、飞流直下的瀑布,每一幅画面都如此优美,具有国画中典型的宁静淡泊、意境深远的风格,再配以优美的笛声,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给观众以绝美的享受。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是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山水情》中那身着白袍的老琴师,荡舟而至的渔家少年,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诗情画意的画面配上古朴优美的古琴,仿佛神仙所处的仙境,整个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具有意境美。它们是大美,也是绝美,是一种能感觉到,但却很难表现的美。但在我们的水墨动画片中,这一切却又如此完美地得到了体现。然而这一切体现在传播中却有了一种标志:这是美的,但这是中国式的美。

  对传统国画的传承

  水墨动画的典型特征就是画面具有水墨画的质感。它要突破动画片历来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旧框框,必须创造出水墨形体的鲜明质感,使深浅、明暗的墨容,在动起来以后达到均衡统一而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因此,水墨动画片讲究画面的精美,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幅完美的国画,在娱乐的过程中既可熏陶孩子的国画审美兴趣,还可将之当成一幅幅单画欣赏、临摹。

  可以说,水墨画,乃至中国画,都是极具表现力的“中国符号”,对它的传承和接受,是中国形象在传播中突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小蝌蚪找妈妈》中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山水情》中典型的写意山水画、《鹿铃》中的工笔彩画等等都可以作为国画欣赏、熏陶和临摹的蓝本,特别是《牧笛》借牧童找牛的情节,尽情展现中国优美的山水风光,将国画中传统的高山峻岭、飞流直下等画面构图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传统音乐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在拨动人心弦的同时往往还具有鲜明的意境美,水墨动画中的音乐都是传统音乐,如《小蝌蚪找妈妈》古琴和琵琶乐曲,《牧笛》里贯穿全片的笛声,《山水情》中的古琴,《鹿铃》中的民间音乐。除了《小蝌蚪找妈妈》里有对白以外,其余三部水墨动画都没有对白,贯穿始终的是可以表情达意的音乐,如《山水情》中情节的高潮部分便是用音乐来渲染的。

  水墨动画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使孩子在观看娱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审美心理。不用对白的表现手法,也非常有利于水墨动画向全球传播。以欧美学派为代表的世界传播学研究理论,应该在这里投来惊奇的一瞥:如此美的画面,如此深远的理念,是如何借助如此美的音乐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并如此不动声色地传播给受众,传播给大众。
  • 1
  • 2
  • 3
  • 4
  • 跳转到:
  • 请输入数字
    请输入有效页码
  • GO
0
0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